日期:2025-07-27 10:17:30
这一回柬埔寨跟泰国突然爆发冲突,从直接原因上来看,首先是柬埔寨边境的电诈窝点被泰国视为安全威胁。2025年初牛盈宝,泰国单方面切断柬边境供电、网络及口岸通行,柬方谴责其“侵犯主权”,外交关系急剧恶化。
在处理这场危机时,泰国刚落马的总理佩通坦(他信之女)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通话,称其为“叔叔”,并承诺“摆平军方”。通话曝光后,泰国人觉得那是自家总理在向对方前首相承诺效忠的叛国通话,美女总理当场下台。
然后呢,泰国和柬埔寨现有台面上的人只能相互秀肌肉飙狠话,大家都没有妥协的台阶,于是就打了起来。
这前因后果看起来是不是很草率,我们看来就是一点小事,只要搞掉电信诈骗的窝点,两国坐下来商谈以后该怎么办,怎么也不会闹到动武的地步。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更像是一言不合直接开打,关系僵到这个地步,必然是因为历史上两国有仇。
那柬埔寨和泰国历史上有仇吗?有,因为一座寺庙。
说起来,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历史渊源深厚而复杂,既有文化交融的纽带,又有领土冲突的积怨。两国关系可概括为 “千年共生,百年对峙”。
柬埔寨的前身高棉帝国(吴哥王朝)曾统治中南半岛,但14世纪后因内乱衰败。1431年,暹罗(今泰国)阿瑜陀耶王朝攻陷吴哥城,迫使高棉南迁,吴哥遗迹从此荒废。此后数百年,暹罗多次入侵柬埔寨,将其变为附属国牛盈宝,并掳走大量贵族与工匠,埋下民族仇恨的种子。
本来这些历史上的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变淡,但是后来法国人来殖民,又把问题复杂化。
从17、18世纪开始,欧洲殖民者陆续来到柬埔寨,最后法国殖民者笑到了最后,他们在1863年与柬埔寨签订保护协议,柬埔寨成了法国的保护国,所谓保护就是殖民的意思。法国殖民者在柬埔寨统治时期,经常与泰国因为柬泰边界划分问题起冲突。1904年,法国殖民者与泰国当时的暹罗政府签订边界协议,但是关于边界上一个寺庙的归属问题,法国人耍了个小心眼。
这个寺庙名叫柏威夏寺,是缅泰边境上的一个印度教寺庙。柏威夏寺建于海拔五百二十五米的马夸山(扁担山)鹰嘴式摩艾丹崖顶,鹰嘴的嘴尖朝向柬埔寨,嘴的根部朝向泰国。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山崖,难以攀爬,香客和游人只能由泰国一侧山脚到达山顶的神庙。
所谓争夺神庙,其实争夺的就是这个山崖的归属。其实从柬埔寨这边看过去,柏威夏寺就是位于一片断崖之上,按照正常边界划分原则,应该归泰国。
对于泰国来说,这个寺庙绝不能丢,否则柬埔寨占据整个山崖顶部,只要发起攻击就能从上而下进攻泰国,军事优势过于明显。
法国当时是殖民者,做事的目标就是不遗余力给当地埋雷。他们在跟泰国商量边界划分的时候,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。按照这个条约,柏威夏神庙应在泰国境内,但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,涂改分水线,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法属高棉一方。
泰方为了主权独立而急于签约,也因为地图知识匮乏,没有发现地图被动了手脚,于是泰方对地图签字认可。这事直到31年后的1935年,泰国人才发现地图有问题,却因为法国太强大,他们只能表示一下不满,双方的边界继续沿用老地图。
到了1953年,法国撤军后,泰国迅速占领柏威夏寺。柬埔寨于1959年诉诸国际法院,1962年法院依据法国地图裁定寺庙属柬。泰国表面接受,但坚称周边4.6平方公里土地(含450亩争议区)未明确归属。
当时的海牙国际法院其实在这件事上和了稀泥,他们裁定“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,而不是整座山”。边界线被划在该入口通往神庙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,将神庙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划给泰国。这样一来,尽管神庙属于柬埔寨所有,但泰国却掌握了进出神庙的主通道。
如此和稀泥的裁决自然让柬泰双方都不满意,此后数十年,双方之间因此冲突不断,结下了深仇大恨。
2008年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遗成功,引发泰国民众大规模抗议。2011年双方在寺庙周边爆发炮战,造成数十人死亡,3.6万人流离失所。多年以来,柬泰之间所有的冲突都会引申到柏威夏寺的归属上,最后上纲上线成两败俱伤的局面。当年的西方殖民者在全世界埋雷,柬泰之间这颗雷就是法国人埋下的。
以后柬泰之间的边界冲突该如何解决,取决于双方领导者的智慧,外人除了调停,也没法解开这么多年的矛盾。
贵丰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