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6-22 15:12:19
继续追踪国际热点红领金服,特邀作者林中的鲸同学撰文。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观点,不喜勿喷。
以色列打伊朗虽是意料之外,但也是情理之中。
一、以色列战争剧本谁是编剧
想打伊朗的国家有两个。
一是以色列。
其战争目的大致如下:
1.摧毁伊朗核能力,消除生存威胁。
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12日决议认定伊朗“未履行核不扩散义务”,伊朗已储备400公斤丰度60%的浓缩铀(武器级门槛为90%),以色列判断其“可在数天内制造核弹”。
为此,以军重点袭击纳坦兹铀浓缩设施,并暗杀核科学家穆罕默德·马赫迪·塔赫兰奇等关键人物,旨在从硬件和人才两端瓦解伊朗核计划。以色列长期主张“利比亚模式”(彻底弃核),反对任何允许伊朗保留浓缩铀的协议。
2.破坏美伊核谈判,阻止伊朗“解套”。
美伊第六轮核谈判原定6月15日在阿曼举行,以色列担忧美国妥协(如允许伊朗保留低丰度浓缩铀),将使其丧失战略优势。
3.内塔尼亚胡的政治自救。
袭击前一日(6月12日),内塔尼亚胡勉强挺过不信任投票,急需通过对外强硬重塑权威。之前攻击加沙地带,以军已重创哈马斯、真主党等伊朗代理人,但一直打而不死,因为哈马斯在伊朗拥有拔不掉的根子,此次直击伊朗本土,意图终结其“抵抗轴心”领导力。
二是美国。
其战争目的大致如下:
1.“借刀杀人”削弱伊朗,规避直接战争;
2.平衡中东,通过战争打压油价,但又绝不允许直接打击能源基础设施,防止全球油价飙升。3.侧方位施压俄罗斯,伊朗是俄的传统盟友,隔山打牛暗示俄早日结束俄乌战争。
所以说,这场仗早晚会打,打有直接利益。
只不过谁也没想到以色列这么着急就上手了,出乎特朗普的预料。
二、以色列这次打的是什么对手
以色列在中东雄峙多年红领金服,与很多国家交过战。
包括巴勒斯坦、埃及、沙特、伊拉克、也门、约旦、黎巴嫩、叙利亚、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等等。
其中,以色列打到对方本土的国家有,巴勒斯坦、埃及、约旦、黎巴嫩、叙利亚、也门、伊拉克。
后两个国家均为有限攻击,只打击什叶派民兵基地、胡塞武装等目标,未公开对也门、伊拉克政府宣战。
除了埃及综合国力略强,上世纪5、60年代(中东战争期间),世界排名约在40-50名,非洲排名前三名。其他国家如叙利亚、约旦、也门、黎巴嫩等都是中东二流角色,世界底层穷国,国力不值一提。
伊朗却始终是中东头号强国,世界排名约在25名左右,是不折不扣的硬茬子。
以色列打弱国颇有经验,与伊朗开战,是其建国以来最有挑战性的战争。
两家对比,各自优势分别是:
以色列拥有全球最敏捷的军事动员能力,几乎达到全民皆兵,这是历次中东战争锻造出来的,必须承认。
以军信息化程度可以媲美美军,信息情报系统发达,绝大部分中东的军事情报与美军分享,中东各国的军事力量和部署对以色列基本透明。
以军联合作战能力极强,尤其是空地一体作战,不管是五代机装备和部署程度,还是空地联合指挥作战能力,又或是一线部队战斗力,都是碾压中东各国的存在。
以军拥有强大海外支援,美国是其强援,关键时刻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、苏伊士运河等关键通道,其航母战斗群可以压制整个阿拉伯半岛。
伊朗方面:
伊朗拥有中东最大导弹库,导弹数量达1.3万枚,是以色列的7倍。同时还拥有自主生产能力。持续作战和长期作战能力强。
伊朗经济总量与以色列相当,但人口数量9倍于以色列,国土面积是以色列的68.5倍。
伊朗国防纵深很大,战争潜力巨大。且其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,即使各大城市被以军高强度打击,也不会出现整体崩盘,依然可以凭借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持续战争。
伊朗地面军事力量比较充足,可以支撑长期作战。
伊、以双方的特点,决定了以色列的作战特点是,短期内可以发动高强度作战,快速击破敌军当面力量和重要枢纽,使敌方短期内丧失继续作战勇气和能力。甚至拥有迅速突入敌国防线、打击某一重要地面目标的能力。同时,可以持续通过电子战压制对方指挥系统,使敌军组织指挥陷入混乱。
但因其国土纵深过小,重点目标相对密集,迂回空间不大,无法进行持久作战。就像一架精密、整体性极强但非常小巧的机器,一旦被敌军打击,容易引起系统性崩盘。
三、以色列的战争规律
纵观历次中东战争,我们能很清楚察知以色列的战争实力。
第一次中东战争,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1月。埃及、约旦、伊拉克、叙利亚、巴勒斯坦、黎巴嫩等国联军进攻以色列。
这是唯一一次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战争,但并非全程都在打,而是打打停停。以色列初期节节败退,在美国拉偏架之下,连续在濒临崩溃边缘获得喘息。实际作战时间约8个月。
第二次中东战争,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。以色列瞄准阿拉伯国家首领埃及,出兵闪击西奈半岛。兵力有限,持续仅9天。由于作战地点是事关全世界交通咽喉的苏伊士运河,故在国际社会施压下迅速停战。
第三次中东战争,1967年6月5日–10日。又是以色列主动出击,摧毁埃叙伊三国空军基地(90%战机毁于地面)。地面部队6天占领西奈半岛、戈兰高地、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。只打了6天,又称“六日战争”,标准的高强度快速突袭。
第四次中东战争,1973年10月6日–26日。埃及、叙利亚联手从东西两面夹击以色列,初期获得优势。但以色列反击非常快,以军传奇人物沙龙抄击埃及后方,使形势大逆转。
第五次中东战争,1982年6月6日–9月29日。以色列进攻黎巴嫩,目标是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部队,和叙利亚在黎驻军,彻底解除在黎巴嫩方向的威胁。以军在这次战争再次打出高光表现,6天之内拿下黎巴嫩四分之一土地,重创巴解组织。还空袭叙军在贝卡谷地的导弹阵地,此役是世界电子战领域的经典之战,与英阿马岛之战炸毁谢菲尔德号并为两大传奇。
此役再次展现出以色列强大的动员能力,和高强度快速突袭能力,这是美军不遗余力扶上马送一程的结果,中东这些三流国家在以军陆海空一体三维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力。
但也正是这次战争,暴露出以色列无法持续进行长期地面作战的国力短板。
以军虽然能占领黎巴嫩首都,但攻下来和守得住是两个概念,面对黎、叙、巴三方的无休止的纠缠,以军最后不得不单方面撤出黎巴嫩。否则一旦大量地面部队停驻于黎巴嫩境内,其本土将面临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。
五次中东战争,以色列并不具备从根本上打垮一个哪怕三流国家的能力。
伊朗从未参战,从未和以色列真正撕破脸,双方交战不知真实结果如何,但伊朗的体量不是任何其他中东国家能比的,主要是大,而且有强点。
打这样的国家,以色列不太敢发动长期战争。
四、以色列与日韩印巴等国对比
有的国家是真的强,有的是国家是看起来强,俗话讲是同行衬托。
以色列的真实实力就是这样,世界各大军事强国,除美、中、俄、英、法之外,以色列究竟处在什么段位?我们以印、巴、日、韩这几个二流军事强国作比较。以下国际排名根据“全球火力”(Global Firepower)网站综合各种公开信息评析,不是权威数据,仅作参考。
印军总实力全球第4、亚洲第2,兵力规模全球第2,海陆空均衡发展,有核武器,国土纵深大,南亚霸主,可同时应对中巴双方。堪称南亚巨象。以色列不具备和印度相提并论的资格。
韩军总实力全球第5,亚洲第3。军工自主化程度高(KF-21战机、K2坦克),海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成熟,且其常备兵员达63万、预备役兵员300万,这是以色列望尘莫及的。韩军信息化程度和联合作战能力,也是美军手把手教出来的,虽然战时指挥权在美军手中,但韩军多年来一直受北边邻居刺激,时刻不敢放松战备,其战斗力不可小视。韩军各项能力比较均衡,足可吊打以色列。
日军总实力全球第8,亚洲第4,海空军实力突出,海军在亚洲仅次于中国,空军力量拥有规模优势。以色列不受和平宪法约束,空军实战能力经验以及装备数量远胜日本,但海军力量远逊于日本。但日本拥有较强的军事工业潜力,国土纵深和国防环境比较好,战争持久能力远胜以色列。
巴基斯坦军队全球第12,亚洲第7,核武器数量占优(165枚战术核弹),陆军规模庞大(65万现役)。近年来随着中巴军事合作日渐加深,中械武器的体系优势厚积薄发,在一定领域可以压制印军。不过巴基斯坦军队问题也不少,高精尖武器自研自产能力,信息化、智能化作战还处于跟跑状态,距离世界一流国家差距不少,在空地一体联合作战、海军力量方面,与以色列相比大概在伯仲之间。但巴基斯坦国土纵深大(是以色列实控面积的31.8倍)、人口总数多(以色列的25.8倍),且有核武器(165枚战术核弹头),真要打起来,比如巴基斯坦西进支援伊朗,以色列估计当场就要吓破胆。
综上所述,以色列只适合高度强快速突袭作战,经不起长期消耗战和全面战争。
这场战争开场很刺激,但交战各方和俄美等背后大国,不会允许这场战争持续太久,伊以两国各有难处也不敢长期交战。
很有可能,在未来数周内会有大国下场调停,或是直接停战,或是基本停火维持时打时停状态。
贵丰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