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8-08 09:20:18
翼牛网
VOL 3555
看着阿斯伯格女儿在机场跟随工作人员顺利过安检后,我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,甚至忍不住哼起小曲,转身离开时,心里已列出“重获自由”的待做清单。
讲真,这次我完全没有了2年前她第一次单独乘机的忐忑。她6岁多第1次“单飞”时,我在机场坐立不安了一个多小时,每隔2、3分钟就要刷新一次航班动态。
而现在,看着她熟练地把登机牌递给工作人员,配合着检查,我突然意识到:帮助孩子扩大独立活动半径,不只是有助于她的成长,对父母而言,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放松那根紧绷的弦。
不管是对NT孩子还是谱系孩子的家庭,这同样适用。
文/图 | 朵朵妈妈
编辑 | Jarvis
自闭症孩子独自乘机,要不要说明情况?
要不要向航空公司说明女儿的情况?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在女儿第一次单独飞行前,让我辗转反侧了无数个夜晚。
最终,我选择保持沉默。想必特殊需要孩子的家长都能理解,这个决定背后的百般思量。
首先,女儿的程度很边缘,她2岁多时被怀疑有轻度自闭症,经过持续不断的引导和帮助,她已经能够主动表达需求,独立完成简单的社交互动。
虽然到了现在,她身上依然会表现出细微的差异,比如对话戛然而止或者突然转化方向;沉浸在自己的话题里,不管不顾他人感受;偶尔在无聊或渴望关注时,会有些小动作和小情绪……
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她很喜欢乘坐交通工具出行,在多次乘坐地铁、火车、飞机时,她从未出现过行为问题。
更重要的是,“自闭症”这三个字背负了太多的社会偏见。很多人并没有“谱系”的概念,只要听到这个名词就会戴上“有色眼镜”,产生各种不必要的联想。
在大米和小米以往的报道中,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:
更何况,即便告知航空公司,也不过是在订票时多一个勾选的项目,根本没有机会与机组人员面对面沟通说明具体情况。
于是,我决定换一种方式——与其提前向外界解释翼牛网,不如帮助女儿做好准备。待她顺利完成行程后,再找机会告诉机组人员她的情况。
好在几次“单飞”下来,机组和地勤都没有给出任何负面反馈,女儿也很享受“无成人陪伴儿童乘机”的过程,甚至慢慢地能把在候机和飞行过程中的经历复述出来。
这让我慢慢确定了她的情况基本稳定,更没有必要提前说明,增加不必要的麻烦。
第1次单飞,我们用了一个月做准备
要说最忐忑的事,那一定是第1次。
尤其是对谱系孩子和家长而言,第1次做某件事的经历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体验。所以女儿第1次单飞前,我们用了一个多月做准备。
首先,是给女儿做好心理建设,让她从心底接受,并愿意做这件事。
那是快放寒假的时候,女儿跟我商量可不可以放假后立刻就回老家。我试探着说:“可是爸爸妈妈还要工作,要不你自己坐飞机回去?”她立即摇头:“让奶奶来接我。”
这个反应让我有些意外。要知道在她5岁时,我也跟她提过独自坐飞机回老家,那时她是一口答应的。但因为当时深圳疫情,这项服务取消了,所以作罢。
询问原因后,我意识到了她开始明白了一个人出行意味着什么,所以有了恐惧的情绪。这个变化让我有些欣慰,但也让我察觉,或许已经到了锻炼她独自乘机的契机。
于是接下来的时间,我跟她爹坚持统一口径:要提前回老家,就必须独自乘机。并为此,精心设计了三管齐下的“洗脑”方案:
① 我把大米和小米发表的自闭症儿童独自飞行的真实案例()改编成了故事,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女儿听。告诉她小毛毛很勇敢,你也可以像他一样。
② 那段时间,我们把家庭游戏都换成了跟坐飞机有关的的情景。
③ 带着女儿翻看小时候坐飞机的视频和照片,带她回忆坐飞机的愉快体验。
两周后,女儿终于松口同意了。
第二步,做好行前准备。
成功购票后,我们立刻为女儿启动了独自飞行的特训计划:
日常里总在她耳边念叨 “能一个人坐飞机超厉害的” 来帮她建立信心;翼牛网
手把手教她给机组人员写感谢卡,这样做既可以拉一些好感,又能再次给她强调规则;
全家还轮流扮演地勤和空乘,把值机、安检到登机的流程演了一遍又一遍;
最后在临出发前一天跟她一起收拾随身行李——下载好动画的平板和爱吃的零食……
为了防止她在飞机上想上厕所,又没有及时跟工作人员沟通,出发当天进入安检前,我还给她穿上了纸尿裤。
第三步,成功单飞后,给予及时频繁的强化。
万事开头难,阿斯伯格孩子的初体验非常重要。当他们完成一件事情后,及时、多次、反复的强化效果翻倍。
女儿独自坐飞机回老家后,在那个处处是熟人的小地方,几乎每个人见了她都会笑着打招呼。
每当这时,爷爷奶奶总会带着骄傲提起 “这孩子是自己坐飞机回来的呢”,话音刚落,周围便会响起一连串真诚的夸赞 ——“真是个勇敢的小姑娘”“太能干了吧”。
这些带着暖意的话语,更是让她得瑟不已。渐渐地,她竟然开始期待每次假期的单飞了。
女儿抵达后写的日记,请忽略她的丑字
让孩子经历,也让大人有谱
庆幸的是,女儿首飞时,给力的不只是我们家人。
女儿登机后没多久,一位空姐就分别给我和接机的奶奶打了电话。那会儿我正揪着心胡思乱想,把各种最坏的可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,紧张得不行,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竟是慌慌张张地以为女儿要被“赶下”飞机。
等弄明白只是来报备孩子平安时,我反倒大脑一片空白,啥嘱咐的话也说不出来,只顾着连声道谢,匆匆就挂了电话。
后来听女儿说,在飞机上她一个人坐最后一排,一路上吃了点零食、睡了一小会儿、又看了看动画片,不知不觉就到目的地了。
直到一切尘埃落定,我这才想起该好好跟那位空姐聊聊,于是第二天特意回拨了电话,想问问女儿在机上的表现。
听说这是孩子第一次单独乘机,空姐挺惊讶,说完全没看出来,还夸女儿全程都特别配合 —— 起飞后会礼貌地问 “空姐,我可以看平板吗?”,得到允许才拿出来;每次得到帮助,都会甜甜地说声谢谢;就连发放饮料时,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要了一杯咖啡呢。
我趁机向空姐表达了谢意,也跟她提了女儿有自闭症的情况,没想到她特别真诚地说:“这孩子比很多普通孩子都懂事!”
在女儿后来陆陆续续的多次飞行中,再没有遇到过有空姐直接打电话的,但接触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呀!
比如有的地勤主张 “能让孩子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”,只是跟着;有的把孩子送出来,交接成功后扭头就走,一句话都不多说;有的会提醒女儿用电话手表给我们报平安;也有送过小玩具给女儿的……
这些不同的相处模式,都需要女儿自己去慢慢适应。
独立和自理,重中之重
一次次独自飞行的经历,不仅让女儿慢慢对自己有了信心。也让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担心。
无陪儿童在机场能得到很好的照顾:出发时,有机场地勤带着她穿过人群,亲手交到机组人员手里;飞行的时候,空乘会时不时过来关心她;到了目的地,又有地勤接过她的小书包,一路送到接机人身边。
这些照顾让她觉得安全,也让她慢慢知道,遇到困难时,身边会有人愿意帮忙。
陪伴阿斯孩子成长的这些年,我们慢慢摸索出一条不能变的底线——先教她自理,再陪着她学会独立。这两样是她能慢慢走得更远的基础。
自理,就是那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。比如自己拿勺子吃饭,渴了自己找水喝,想上厕所知道怎么做,到了晚上自己上床睡觉…… 这些事看着小,却是她能在生活中立足的根本。
独立,就更深一层了,是心里觉得 “自己能行”,更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,敢主动向别人求助。像她在飞机上肚子饿了,知道找空姐要吃的。
对自闭症孩子来说,培养这些能力要趁早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会逐渐变得不可爱。小的时候,说话还有点奶气,就算偶尔做错事,大家也会笑着说 “没关系”。
所以趁着大家包容,抓紧机会让她去体验。每一次进步攒下的信心,都会帮她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文章版权归「大米和小米」所有,未经许可,严禁复制、转载、篡改或再发布。本号长期征集线索/稿件,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提供线索/投稿请联系:content@dmhxm.com。
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
贵丰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